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是一种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导致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长期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进而引发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以下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五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1. 定义与概述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Hypoparathyroid Cardiomyopathy)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简称甲旁减)引起的慢性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导致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其典型表现包括心肌张力下降、心腔扩张、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2. 病因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相关,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 甲状旁腺发育不全:先天性甲状旁腺发育不全,可导致甲旁减,部分患者还伴有先天性胸腺萎缩或心脏异常。
- 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手术(如甲状腺癌根治术)可能导致甲状旁腺切除或血液供应受损,引发术后甲旁减。
- 特发性因素:部分患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或遗传因素相关。
- 其他原因:如金属中毒(如血色病、Wilson病)或甲状旁腺浸润性疾病(如结核病、淀粉样变)也可能引发甲旁减。
3. 症状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的症状涉及多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表现:
(1)心血管系统
- 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房颤动)。
- 心肌功能障碍,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腔扩张,严重时可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2)神经肌肉系统
- 手足搐搦、麻木、刺痛。
- 肌肉痉挛,可发生于四肢、腹部或背部。
- 焦虑、抑郁、失眠等神经精神症状。
(3)骨骼系统
- 骨骼疼痛,常见于腰背部和腿部。
- 长期低钙血症可能导致骨骼畸形,如鸡胸或漏斗胸。
(4)其他症状
- 皮肤干燥、脱屑。
-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
- 肾功能异常。
4. 诊断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具体包括:
- 病史:患者可能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病史,如甲状腺手术或特发性甲旁减。
- 实验室检查:
- 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明显降低或无法测得。
- 影像学检查:
- 心脏超声:显示心房、心室腔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搏动幅度降低。
- 胸部X线:心界扩大,肺纹理增多。
-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Q-T间期延长、ST段延长、T波低平等异常。
5. 治疗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的治疗目标是纠正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改善心血管症状,具体措施包括:
(1)药物治疗
- 补钙与维生素D:补充钙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以促进钙吸收。
- 补镁:对于低镁血症患者,需使用镁剂治疗。
- 抗心衰治疗: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洋地黄类药物,但需在纠正低钙血症后进行。
(2)手术治疗
- 甲状旁腺移植术: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通过甲状旁腺移植手术恢复甲状旁腺功能。
(3)日常生活管理
- 合理饮食,避免高磷食物。
- 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 定期监测血钙、血磷水平,以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是一种由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发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导致的神经肌肉和心血管系统损害。通过及时的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