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在中医范畴中可归属于 “水肿”“腰痛”“尿浊” 等病症,中医治疗方法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中药方剂治疗
- 脾肾阳虚:常见症状有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面色㿠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纳少便溏等。治以温阳利水,常用方剂如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物组成有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猪苓、泽泻、桂枝等。
- 湿热内蕴:可见水肿,口苦,口干,脘闷纳呆,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等。治以清热利湿,方用疏凿饮子加减。药物包括羌活、秦艽、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椒目、木通、泽泻、赤小豆、黄柏等。
- 气阴两虚:表现为水肿较轻,或无水肿,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治以益气养阴,常用方剂为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物有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女贞子、墨旱莲等。
- 针灸治疗:常选用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水分、气海、关元等穴位。足三里可调节脾胃功能,三阴交能健脾利湿、滋补肝肾,阴陵泉有利水渗湿之功,水分、气海、关元可温阳化气、利水消肿。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如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利水消肿的目的。也可采用艾灸的方法,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增强温阳利水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肾阳虚型的患者。
- 中药熏蒸:通过皮肤渗透,使药物直达病所,起到温通经络、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防风、生黄芪、白术、茯苓、泽泻等。将药物碾碎,装入布袋入入锅中蒸 30 分钟后取出,待温度适宜时,将药袋置于患者腰部及双下肢,每次 20 - 30 分钟,每周 2 - 3 次。
- 食疗:可选用具有健脾补肾、利水消肿作用的食物。如黄芪粥,用黄芪 30g,粳米 100g,先将黄芪煎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成粥,具有补气健脾利水的作用。鲤鱼赤小豆汤,用鲤鱼 1 条,赤小豆 30g,将鲤鱼去鳞及内脏,与赤小豆一起煮至鱼熟豆烂,具有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强调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同时常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