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胸的病因主要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具体分类及核心机制如下:
一、创伤性病因
-
医源性损伤
胸外科手术(如食管癌、肺癌、心血管手术等)是主要原因,术中可能直接损伤胸导管或其分支。例如,食管中上段手术因解剖关系密切,易损伤胸导管;心脏手术中也可能因操作或体外循环压力变化导致胸导管破裂。 -
非医源性创伤
包括钝性伤(如车祸、高处坠落导致的脊柱过伸)、穿透伤(刀刺、弹片等)或剧烈咳嗽、呕吐等突发性胸导管牵拉破裂。
二、非创伤性病因
-
恶性肿瘤
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肿瘤性病因(占70%以上),其次是转移癌(如肺癌、胃癌)或纵隔肿瘤压迫胸导管。 -
感染性疾病
- 结核: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胸导管,或直接侵犯淋巴管。
- 丝虫病:寄生虫阻塞淋巴管,导致胸导管压力升高破裂。
-
先天性异常
如胸导管闭锁、发育不全、淋巴管扩张或瘘管形成,多见于新生儿或儿童。 -
全身性疾病
包括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甲减、肾病综合征等,可能通过淋巴回流障碍或胸膜渗出引发乳糜胸。 -
其他罕见原因
如肺淋巴管肌瘤病、缩窄性心包炎、黄甲综合征等。
三、关键发病机制
- 解剖因素
胸导管在第4-5胸椎水平以下损伤导致右侧乳糜胸,以上损伤则引起左侧或双侧乳糜胸。 - 压力变化
胸导管阻塞或受压时,淋巴液反流至纵隔或直接漏入胸腔。
总结
乳糜胸的病因复杂,需结合病史、影像学及胸腔积液分析(如乳糜试验、甘油三酯水平)明确诊断。早期识别并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抗肿瘤、抗结核)是关键,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