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多系统损害和严重并发症,具体后果如下:
一、心脏结构与功能损害
-
心力衰竭
- 长期高血压使心脏持续超负荷工作,逐渐发展为左心室肥厚、心脏扩大,最终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引发心力衰竭。
- 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时日常活动受限甚至危及生命。
-
心脏结构异常
- 左心室肥厚是典型代偿性改变,但长期会导致心脏弹性下降、舒张功能受损,增加猝死风险。
- 若合并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可能进一步诱发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血管事件。
二、全身多器官并发症
-
心血管系统
-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风险。
- 血压波动可能引发脑卒中、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
-
肾脏与代谢
- 长期高血压损害肾小球功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
其他器官
- 眼底血管病变可能引起视力下降或失明。
- 全身供血不足导致乏力、头晕,严重时影响认知功能。
三、预后与寿命影响
- 控制良好时:通过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生活方式干预,心脏功能可维持稳定,寿命接近正常人。
- 未规范治疗时:进展至终末期心力衰竭者,存活时间可能缩短至数月,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高心病需早期干预以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