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以肠系膜淋巴结急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下是该病的综合说明:
一、疾病特征
- 基本定义
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回肠末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临床特点为发热和急性腹痛。 - 病因机制
多由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或细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病原体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侵犯淋巴结,部分病例与上呼吸道感染、肠道寄生虫或过敏有关。
二、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突发性脐周或右下腹阵发性绞痛,可伴发热(38-38.5℃)、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体征特点
腹部压痛部位不固定,通常无腹膜刺激征,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肠套叠、阑尾周围脓肿等并发症。
三、诊断与鉴别
- 诊断方法
以腹部超声为主要检查手段,需结合病史排除阑尾炎、过敏性紫癜、肠梗阻等其他急腹症。 - 鉴别要点
需注意与阑尾炎区分,后者症状更局限且常有腹膜刺激征;过敏性紫癜可能伴发皮疹及血便。
四、治疗措施
- 保守治疗
轻症通过休息、清淡饮食、热敷及解痉止痛药物即可缓解;存在细菌感染证据时需使用抗生素。 - 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淋巴结化脓形成脓肿或并发肠套叠、肠坏死等严重情况。
五、预后与预防
- 恢复情况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1-2周内恢复,但可能因误诊或治疗延误转为慢性腹痛。 - 预防建议
加强儿童饮食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持续性腹痛应及时就医。
注:此病属于排除性诊断,需严格与其他腹部急症鉴别以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