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信息解析
-
病因
- 外感寒邪:风寒侵袭肌表或寒饮冷食伤及脾胃,导致阳气受损、水液代谢失常,形成痰饮。
- 阳虚内寒:素体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水湿凝聚成饮,阻滞肺气。
-
典型症状
- 咳嗽反复发作,痰液清稀如水或黏白。
- 畏寒肢冷,易手脚冰凉,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
- 严重者可伴胸闷、气喘、心悸,甚至痰鸣声。
-
诊断要点
- 咳嗽遇寒加重,痰色白质稀,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弦滑。
- 多发于冬春季节,儿童、体虚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高发。
-
治疗原则
- 温肺化饮:常用方剂如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甘草、干姜、五味子、细辛),以温散寒饮、宣肺止咳。
- 兼证调理:若兼表寒可加苏叶、荆芥;痰多者加紫菀、杏仁;阳虚明显需温补肾阳(如附子、淫羊藿)。
注意事项
寒饮咳嗽需与热咳、燥咳区分,避免误用寒凉药物加重病情。日常应忌生冷,注意保暖,配合食疗(如生姜饮、桂花粥)辅助驱寒。若症状迁延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防止发展为肺炎、心衰等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