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HIVAN是由HIV病毒直接侵犯肾脏细胞(如肾小球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或通过免疫损伤、机会性感染、药物毒性等因素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HIV病毒通过反转录过程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破坏CD4细胞,引发免疫缺陷,间接加重肾脏负担。
2. 病理机制
- 病毒直接作用:HIV在肾实质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 免疫复合物沉积:HIV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引发肾小球肾炎。
- 机会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巨细胞病毒、真菌等感染,进一步损害肾脏。
- 药物毒性: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加速肾损伤。
3. 临床表现
- 肾脏症状:
- 蛋白尿:90%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部分达肾病综合征水平。
- 肾功能衰竭:进展迅速,8-16周可进入肾衰竭,需透析治疗。
- 血尿、水肿:常见镜下血尿,水肿多与低蛋白血症相关。
- 全身症状:发热、盗汗、乏力、消瘦、淋巴结肿大等HIV感染相关表现。
4. 并发症
- 终末期肾病:需长期血液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 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 代谢紊乱:高血压、贫血、电解质失衡等。
5.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HIV抗体检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蛋白尿、血尿)。
- 影像学:肾脏超声显示肾脏增大或结构异常。
- 病理活检:肾穿刺活检是确诊金标准,典型病理为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
6. 治疗原则
- 抗病毒治疗:使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如拉米夫定)、非核苷类药物(如依法韦仑)等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肾病进展。
- 对症支持:
- 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可减轻蛋白尿,但需警惕感染风险。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
- 透析治疗:终末期患者需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
7. 预后与日常管理
- 预后:病程进展快,多数患者在确诊后1-3年内需透析,5年生存率较低。
- 日常管理:
- 隔离防护:避免传染他人,医护人员需做好防护。
- 饮食控制:低盐、低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及热量。
- 定期监测: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
总结
HIVAN是一种由HIV感染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严重肾脏疾病,需早期抗病毒治疗及综合支持手段。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预防机会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