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严重疾病。以下为具体特点:
一、核心特征
-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在微血管内破裂,导致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
- 血小板减少:因血小板消耗增加,可表现为皮肤瘀点、黏膜出血等。
- 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无尿、血肌酐升高、水肿,严重者需透析。
二、病因与分型
- 感染相关型:最常见,多由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如O157
)感染引发,常通过未熟肉类传播。 - 非感染型:与遗传因素、药物(环孢素、避孕药等)、妊娠、肿瘤等有关。
- 分型:分为腹泻相关型(典型)和非腹泻相关型(非典型)。
三、临床表现
- 前驱症状:腹痛、腹泻、呕吐、发热(多见于感染相关型)。
- 进展期症状:面色苍白、乏力、皮肤瘀斑、血尿/黑便,严重者出现昏迷、惊厥。
四、诊断依据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尿液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
- 特殊检测:部分病例需肾活检确诊微血管病变。
五、治疗与预后
- 支持治疗:纠正贫血(输血)、控制血压,必要时透析。
- 避免抗生素:感染相关型使用抗生素可能加重毒素释放。
- 预后差异:儿童总体恢复较好,死亡率约5%;成人易遗留慢性肾衰,需长期透析或肾移植。
该病虽无特效疗法,但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需警惕腹泻后出现相关症状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