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肾病的病因主要与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及肾脏损伤相关,具体机制包括以下方面:
-
病原体直接侵袭
梅毒螺旋体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等途径侵入人体后,可随血液循环播散至肾脏,直接损伤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 -
免疫复合物沉积
二期梅毒时,梅毒螺旋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上皮下,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损伤。 -
免疫系统异常
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应答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损伤,例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衡,加重肾脏炎症和硬化。 -
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高血压等因素可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高滤过状态,加速肾小球硬化和基底膜增厚,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如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表达差异,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危险因素包括不洁性行为、输血史、孕期梅毒感染等,这些因素会增加梅毒感染及后续肾损害的概率。早期规范治疗梅毒是预防梅毒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