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选药物:青霉素类(如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是核心药物,需足量足疗程使用。早期梅毒推荐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连用3次。若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或四环素类(多西环素)口服。
-
辅助治疗:
- 免疫调节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适用于合并自身免疫异常者。
- 血管保护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 对症处理:水肿时用利尿剂(呋塞米),高血脂用降脂药(阿托伐他汀),血栓风险高者需抗凝(肝素)。
-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医嘱复查梅毒血清学指标(如RPR、TPPA)及肾功能,早期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
- 治疗期间避免劳累、感染,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
提示:梅毒肾病需综合治疗,药物选择需根据梅毒分期、过敏史及肾脏损伤程度个体化制定,建议至肾内科和皮肤科联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