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雄激素源性秃发的定义
男子雄激素源性秃发,又称男性型秃发(male pattern alopecia),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遗传性毛发脱落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可变的外显率。它是最常见的秃发类型。
症状体征
- 多发群体:20~30岁左右的男性。
- 常见发病部位:头顶部。
- 常见症状:脱发。
具体表现为:
- 脱发主要在头顶部,多先从前额两侧发际开始,也有自顶部开始者。
- 脱发区逐渐向上扩延,头发也渐变得稀少纤细,终而头顶部头发大部或全部脱落。
- 但枕后及双侧颞上方头发依存,呈马蹄形外观。
- 脱发处皮肤光亮,毛孔缩小或残留少许细软毳毛。
- 脱发的速度、范围和严重程度,受遗传和个体影响。
- 一般30岁左右发展最快,严重全秃者少见。
- 女性多为发生于头顶的弥漫性脱发,头顶头发变稀疏。
- 自觉症状缺如。若伴有皮脂溢或脂溢性皮炎,则有轻度瘙痒。
病因
确切的病因还不清楚,但已肯定遗传因素和雄激素的作用与发病有关。
- 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患者亲属中的发病人数越多,发病的危险性越高。
- 雄激素:男性脱发还可决定于在特定年龄有充分的雄激素刺激。5α-睾酮还原酶在秃发患者头皮中表达升高,从而导致二氢睾酮水平升高。
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但以下治疗方法可以减缓脱发进程或促进毛发生长:
- 抗雄激素效应治疗:如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雄激素受体蛋白(ARP)阻断药(西咪替丁)等。
- 抗雄激素类药:如地塞米松、氟他胺等。
- 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如米诺地尔。
- 手术治疗:如毛发移植。
预防护理
- 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 合理饮食:增加膳食中谷物、蔬菜、水果的比重,多吃含铁、钙丰富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蛋、牛奶、瘦肉等。
-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男子雄激素源性秃发虽然不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但由于其可能对外貌造成影响,因此仍需尽早诊断和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