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老年甲减)是65岁以上人群因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或生理效应减弱引发的代谢性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常见病。该病在老年女性中更为高发,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
一、疾病特点
-
病因
- 主要源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氏甲状腺炎),其他诱因包括甲状腺放射性治疗、手术切除、药物副作用(如胺碘酮、锂剂)及碘摄入异常。
- 少数由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引发(继发性甲减)。
-
症状特征
- 表现为乏力、怕冷、体重增加、皮肤干燥、便秘等基础代谢减缓症状,常伴随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
- 老年患者症状隐匿且不典型,易与衰老现象混淆(如疲劳、怕冷、心率减慢),需通过专业检测鉴别。
二、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依赖血液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TSH升高、游离T4(FT4)降低是原发性甲减的典型指标;垂体性甲减则表现为TSH降低或正常低值。
-
治疗原则
- 采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避免心血管系统负担。
- 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TSH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三、日常管理建议
- 饮食:适量摄入含碘食物(如海带),但避免过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善便秘。
- 生活:注意保暖,适度运动(如散步),保证充足睡眠。
- 并发症预防:关注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异常,及时处理水肿、心率减慢等症状。
老年甲减的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综合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