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综合征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全面衰退为核心特征的慢性精神功能紊乱疾病,由大脑代谢性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常伴随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及精神行为异常。以下是其关键特征:
一、核心表现
-
认知功能减退
- 记忆力障碍:以近记忆力减退为主,如难以记住新事件或新认识的人。
- 语言能力受损:表现为找词困难、语言理解障碍或表达重复。
- 执行功能下降:无法完成复杂任务(如理财、规划等),社交能力减退。
- 视空间能力障碍:方向感丧失,可能在熟悉环境中迷路。
-
精神行为异常
- 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淡漠或易激惹。
- 精神病性症状:可能出现幻觉、被害妄想等。
二、病因与分类
- 主要病因:包括神经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症)、脑血管疾病、脑外伤、感染、中毒或遗传因素。
- 疾病分类:
- 变性性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症、路易体痴呆。
- 非变性性痴呆:如血管性痴呆、代谢异常相关痴呆。
三、临床特点
- 慢性进行性发展:症状隐匿出现,逐渐加重,不可逆转。
- 无意识障碍:患者清醒状态下出现智能衰退,区别于谵妄等急性意识障碍。
四、治疗与管理
- 药物治疗:以改善认知症状为主,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 非药物干预:包括认知训练、行为管理及家庭支持,以延缓功能衰退。
- 预后:早期干预可部分改善生活质量,但无法治愈;晚期常因并发症(如感染、压疮)导致死亡。
痴呆综合征需与其他认知障碍疾病(如虚构症、单纯记忆减退)鉴别,确诊需结合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