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体与传播
- 病原体: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通过飞沫传播。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传播,也可接触被污染物品感染。
2.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发热(多为低热)、干咳(夜间加重)、头痛、乏力,部分患者伴咽痛、声音嘶哑。
- 病程特点:潜伏期约10-65天,起病隐匿,初期类似感冒,易被忽视。
- 并发症:可引发中耳炎、鼻窦炎,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原有哮喘加重。
3. 易感人群与诊断
-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高发,老年人以肺炎为主。
- 诊断方法:需结合核酸检测(如PCR)、血清抗体检测(IgM/IgG)及影像学检查(如肺部斑片状实变影)。
4. 治疗与预防
- 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耐药时可选用四环素类(多西环素)或氟喹诺酮类。
- 预防:无疫苗,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室内通风。
5. 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 需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SARS等鉴别,尤其SARS有明确接触史且病情更重。
若出现持续干咳、低热超过2周,尤其夜间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