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古代的雅称丰富多样,主要源于其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及历史背景,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自然地理特征命名
-
琼州
最常见的雅称,源于唐代设置的琼州府。因境内有琼山(白玉山),且海南岛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称作“琼海”。
-
琼台
源自唐代以琼山命名的琼管安抚都监台,后演变为海南的代称。
-
极外/海外
因海南岛孤悬海外,地理位置极为偏远,故称“极外”或“海外”。
-
南荒
唐宋时期,海南因荒凉偏远被称为“南荒”,强调其作为南方边陲的地理特征。
二、以历史行政区划命名
-
朱耶
元代海南岛设朱崖州,简称“朱耶”,后改为琼州。
-
琼管
宋代设立琼州安抚都监府,管辖范围包括海南,故称“琼管”。
三、其他雅称
-
崖州 :唐代设置崖州府,是海南早期重要行政区域名称。
-
南极/海角 :因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故称“南极”或“海角”。
-
椰岛 :突出海南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
四、文化衍生称谓
- 南天 :唐代文人以海南为“南天”之一,表达其在中国版图中的独特位置。
总结
海南古代雅称的形成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琼州”“琼台”是最具代表性的名称,而“极外”“海外”等则体现了其作为边陲的地理特征。这些称谓共同构成了海南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