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病因分析
一、结构性心脏疾病
- 冠心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
- 急性心肌梗死时大面积心肌坏死可致心脏骤停。
- 心肌病
- 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 心肌炎
- 炎症引发心肌损伤或心力衰竭,可能发展为猝死。
二、原发性心电活动异常
- 恶性心律失常
- 室颤、室扑等直接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丧失。
-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 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与基因突变相关。
三、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
- 吸烟/酗酒
- 烟草损害血管,酒精诱发心律失常。
- 过度劳累及压力
- 长期高压、熬夜增加心脏负担,诱发代谢异常。
- 饮食问题
- 高糖、高脂饮食加速动脉硬化,肥胖加重心脏负荷。
四、其他危险因素
- 电解质紊乱
-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干扰心肌电传导。
- 情绪波动
- 过度激动或应激反应诱发冠脉痉挛或心律失常。
- 药物及毒物
- 洋地黄中毒、抗精神病药物过量等直接损伤心脏。
- 环境因素
- 空气污染、心理压力长期影响心血管健康。
总结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呈现多因素叠加特征,既有心脏器质性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病),也有电生理异常(如遗传性心律失常),同时受生活方式、环境及情绪等外部因素显著影响。预防需结合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及针对性治疗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