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瓣膜病,指的是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瓣开口变窄,导致血流从左心室流入主动脉时受阻。这种情况会使得心脏在每次泵血时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克服这种阻力,进而可能导致心脏肌肉的增厚(称为左心室肥厚)以及最终的心力衰竭。
病因
主动脉瓣狭窄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先天性因素:一些患者可能生来就存在主动脉瓣结构异常,如二叶式主动脉瓣,而非正常的三叶式主动脉瓣。这种先天性的结构异常会导致瓣膜功能障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狭窄现象。
-
风湿热:过去较为常见,由于风湿热引起的炎症反应可以损害心脏瓣膜,导致瓣膜增厚、粘连或钙化,从而引起狭窄。
-
老年退行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瓣可能发生钙化,这在老年人中尤为普遍,是成人中最常见的主动脉瓣狭窄原因。
症状
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通常在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显现出来,具体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 呼吸困难: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时更为明显,这是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导致肺淤血所致。
- 心绞痛:运动诱发的心绞痛是因为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
- 晕厥:左心室射血量减少可能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晕厥。
- 乏力:全身器官供血不足导致患者感到持续疲倦或虚弱。
对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而言,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源性猝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诊断
确诊主动脉瓣狭窄主要依赖于超声心动图检查,这是一种无创检查手段,能够详细评估瓣膜的状态、测量跨瓣压差及计算瓣口面积。在某些情况下,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心导管检查来进一步评估病情。
治疗
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狭窄的程度和个人健康状况。轻度狭窄且无症状的患者可能只需定期监测即可;而对于中重度狭窄特别是伴有症状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方法,如:
-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并不能根治疾病。
- 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瓣膜置换和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或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者是一种微创方法,适用于不适合接受传统手术的高风险患者。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医疗问题,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威胁生命安全。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您怀疑自己或家人有此病症,请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