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潴留是指胃内食物不能及时排空,积聚在胃内。胃潴留的治疗药物主要是缓解症状,很难单纯依靠药物根治,通常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以下是一些常用于治疗胃潴留的药物:
- 促胃肠动力药: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胃排空,缓解胃潴留症状。
- 多潘立酮:是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从而加速胃排空。成人一般每次服用 10mg,每日 3 - 4 次,饭前 15 - 30 分钟服用。
- 莫沙必利:为选择性 5 - 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常用剂量为每次 5mg,每日 3 次,饭前服用。
- 伊托必利:具有多巴胺 D2 受体拮抗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的双重作用,通过刺激内源性乙酰胆碱释放并抑制其水解而增强胃和十二指肠运动,促进胃排空。成人通常每次服用 50mg,每日 3 次,饭前服用。
- 抑酸药:用于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助于缓解胃潴留引起的不适症状。
- 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以奥美拉唑为例,一般每日服用 20 - 40mg,晨起吞服或早晚各一次,疗程通常为 4 - 8 周。PPIs 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的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抑酸作用强且持久。
- 组胺 H2 受体拮抗剂(H2RAs):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以雷尼替丁为例,常用剂量为每次 150mg,每日 2 次,早晚餐后服用,或睡前一次服用 300mg。H2RAs 通过选择性地阻断组胺与胃壁细胞上的 H2 受体结合,抑制胃酸分泌。
- 胃黏膜保护药: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进胃黏膜修复。
- 铝碳酸镁:能迅速中和胃酸,并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胆汁酸,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一般每次服用 1 - 2 片,每日 3 - 4 次,饭后 1 - 2 小时或睡前服用。
- 枸橼酸铋钾:在胃酸作用下,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弥散性的保护层,还能促进胃黏膜分泌黏液,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常用剂量为每次 220 - 440mg,每日 2 次,早餐前半小时和晚餐前半小时服用。
如果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胃溃疡等导致的胃潴留,还需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联合。
需要注意的是,胃潴留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如少食多餐、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