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也称为过敏性反应或速发性超敏反应,其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如下:
1. 遗传因素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个体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主要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性和对过敏原的敏感性
2. 接触过敏原
接触过敏原是引发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过敏原包括:
-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等
- 食物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蟹、坚果等
- 药物性过敏原: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普鲁卡因等
- 其他:如昆虫毒液、疫苗、寄生虫等
3. 免疫系统异常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具体机制如下:
- IgE介导:当过敏原进入体内后,会刺激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处于致敏状态
- 细胞活化与介质释放:当致敏细胞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导致细胞活化,释放出组胺、激肽原酶、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生物活性介质。这些介质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如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
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例如:
-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可能增加呼吸道过敏反应的风险
- 职业暴露:某些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大量过敏原,如化工行业中的化学物质、医疗行业中的胶乳等
5. 其他因素
-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的侵袭,从而引发超敏反应
- 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刺激免疫系统,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
常见疾病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多种疾病,常见的包括:
- 过敏性休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引发最为常见)、血清过敏性休克等
- 呼吸道过敏反应:如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 消化道过敏反应:如过敏性胃肠炎等
- 皮肤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湿疹等
防治原则
- 1.查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 2.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等
- 3.免疫治疗:如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来降低机体的敏感性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过敏原、免疫系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