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各种原因引起肾缺血和(或)肾中毒导致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病因
- 急性肾缺血:这是 ATN 最常见的类型,如大中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大量出血、各种原因休克与休克纠正后、体外循环心脏复苏、同种肾移植恢复肾血液循环和心脏复苏等。
- 急性肾毒性损害:主要为外源性肾毒性,如药物(造影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重金属(汞、镉、砷等)和化学毒物(氰化物、四氯化碳等)及生物毒(青鱼胆、蛇咬伤等)。
- 其他:血管内溶血、某些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挤压伤、创伤和非创伤横纹肌裂解等也可引起。
临床表现
- 少尿型:表现包括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少尿期尿量减少,可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酸中毒及毒素中毒症状;多尿期尿量逐渐增多,肾功能逐渐恢复,但随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随尿排出,患者可出现脱水、低血钾等表现;恢复期大多有消瘦、易疲劳、肌肉无力表现,肾功能完全恢复一般需要 1 年左右时间。
- 非少尿型:患者 24 小时尿量仍在 1000ml 左右,无少尿期表现,一般只有多尿期及恢复期,并且临床表现较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轻,预后比少尿型好。
- 高分解型:主要由于大面积外伤、烧伤、挤压伤、大手术后、严重感染、高烧、败血症等所引起。患者病情危重,高钾血症和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毒症状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突出。
检查
- 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溶血、感染等。
- 血生化:血肌酐、血尿素氮进行性升高,血清钾常>5.5mmol/L,血清钠正常或偏低,血钙降低、血磷升高等。
- 尿常规: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轻度蛋白尿、各种管型、尿白细胞等。
- 尿生化:通常表现为尿比重降低且较固定,等渗尿及尿钠含量增加。
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相关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但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与肾前性少尿、肾后性尿路梗阻、急性间质病变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与预后
-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血液净化治疗。少尿期和多尿期可考虑透析治疗,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期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 预后:与原发病、并发症、年龄、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诊断治疗是否及时、有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有关。存活者大多可痊愈,仅不足 3% 的 ATN 患者将残留永久肾功能损害,最终发展为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