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尿路感染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主要因孕期生理变化和外部因素导致细菌易侵入尿道并引发炎症。以下是综合搜索结果的关键信息总结:
1. 定义与发病机制
妊娠期尿路感染是由于孕期激素变化(如孕激素增加)使输尿管扩张、蠕动减弱,加上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和膀胱,导致尿液滞留,细菌更易繁殖。孕期尿液中含糖量较高,也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
2. 分类与症状
- 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通常无全身症状。
- 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除膀胱刺激症状外,还伴随发热、寒战、腰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可能影响肾功能。
- 无症状菌尿:无临床症状但尿培养显示细菌数超标,需通过产检筛查发现。
3. 对母婴的影响
- 对孕妇:可能引发贫血、急性肾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妊娠高血压或子痫前期。
- 对胎儿:感染毒素或高热可能引起胎儿窘迫、发育迟缓、畸形,甚至早产或胎停育。
4. 预防与治疗
- 预防:多饮水(每日2000ml以上)、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憋尿、定期产检尿常规及尿培养。
- 治疗:首选对胎儿安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严重感染需住院静脉用药。无症状菌尿也需治疗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5. 注意事项
孕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使用磺胺类(孕晚期禁用)、喹诺酮类等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用药方案或检查细节,可参考相关医学指南或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