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尿路感染病因主要由以下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一、解剖与生理结构变化
- 子宫压迫
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和输尿管,导致尿液排泄不畅,增加尿液滞留风险。妊娠晚期子宫右旋更易压迫右侧输尿管,造成肾盂输尿管扩张。 - 尿路结构改变
妊娠期尿道相对变短、变宽,尿道口位置改变,细菌更易逆行感染。
二、激素水平影响
- 孕酮作用
孕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输尿管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弱,尿液流动速度减缓,细菌易于繁殖。 - 雌激素变化
高雌激素水平使尿路黏膜充血、水肿,降低局部防御能力。
三、免疫功能抑制
妊娠期免疫系统处于生理性抑制状态,以维持胎儿耐受性,但同时也削弱了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四、细菌感染因素
病原体以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为主,通过尿道口逆行感染。
五、其他诱发因素
- 卫生习惯
清洁不当(如从后向前擦拭)、内裤更换不勤等易导致细菌传播。 - 排尿行为
憋尿或排尿不完全使残留尿液成为细菌培养基。 - 代谢与疾病
妊娠期糖尿、尿液中葡萄糖及氨基酸含量增加,为细菌提供营养。
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妊娠期尿路感染发生率。及时干预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