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伤且挠破皮后的处理方法
紧急现场处理
冲洗伤口
蜈蚣的毒液多为酸性,应立即使用碱性溶液如肥皂水、碳酸氢钠溶液或清水等反复冲洗伤口,以中和毒液并减少其对皮肤的刺激。持续冲洗时间建议在15 - 20分钟左右,尽可能将伤口处的毒液清洗掉。
去除毒刺
仔细检查伤口,若发现有毒刺残留,需小心地将其拔除,防止毒液进一步注入体内。
局部冷敷
冲洗伤口后,可用冰块或冷毛巾对伤口进行冷敷,有利于减轻红肿和疼痛。冷敷时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冷毛巾或冰块。
药物使用与治疗
外用药物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涂抹一些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蛇药、红霉素软膏、百多邦软膏、正红花油、利康液等。这些药物有助于缓解伤口的炎症和疼痛。
口服药物
- 抗过敏药物:如果被咬伤后出现过敏反应,如瘙痒、红肿等,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苯海拉明片、咪唑斯汀等进行治疗。不过,6岁以下儿童使用氯雷他定须有医师指导;对西替利嗪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驾驶机动车辆及进行机械作业患者需慎用咪唑斯汀。
- 抗生素:由于伤口已挠破皮,存在感染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以预防细菌感染。服用阿莫西林期间不得饮酒,以免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进一步医疗措施
就医判断
如果咬伤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 伤口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
-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谵语及抽搐等,尤其儿童出现这些症状更需高度重视,因为可能会危及生命。
- 伤口红肿范围扩大、出现化脓等感染迹象。
医院治疗
在医院,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给予更专业的处理,如:
- 使用抗毒素血清、抗毒素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当红肿显著、疼痛剧烈时,医生可能会在出血点或被咬的近心端皮下注射1%盐酸依米丁(吐根碱)水溶液3ml,能迅速止痛,或注射0.5% - 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不仅可止痛,并能防止毒液扩散。
- 若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医生可能会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根据既往主动免疫史及伤口的情况,必要时医生会建议接种破伤风疫苗来进行预防。
注意事项
- 避免搔抓伤口,以免加重皮肤破损和感染的风险。
-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
- 饮食上要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可能加重过敏反应的食物。
- 多注意休息,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和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