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小血管(如毛细血管、小动脉、微静脉和小静脉),可导致多器官或系统损伤。其核心特点如下:
一、疾病特征
- 病理表现:以血管壁炎症、坏死为主,但无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肉芽肿形成。
- 典型病变:常见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是重要的诊断标志。
- 免疫异常: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密切相关,尤其是抗蛋白酶3(PR3-ANCA)抗体。
二、临床表现
症状多样,主要取决于受累器官:
- 肾脏: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约80%患者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
- 皮肤:紫癜、皮疹或溃疡(约50%患者)。
- 肺部:咳嗽、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肺出血或呼吸衰竭。
-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如麻木、刺痛)或中枢神经症状。
- 全身症状:发热、体重减轻、关节痛等非特异性表现。
三、病因与机制
- 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诱因(如感染、药物)及免疫调节异常有关。
- 发病机制:涉及中性粒细胞异常激活、细胞因子介导的黏附分子表达异常,以及ANCA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组织活检:观察小血管炎症及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 实验室检查:ANCA检测、血尿常规及肾功能评估。
-
治疗
- 一线药物: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控制急性炎症。
- 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用于难治性病例。
- 长期管理:需定期监测病情,预防感染及器官功能恶化。
五、预后与注意事项
- 预后: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但易复发,需长期随访。
- 并发症:高血压、间质性肺病、重症感染等。
- 高危人群:易过敏体质或免疫缺陷者更易患病。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是一种以小血管坏死性炎症为核心的多系统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综合诊断,并通过免疫抑制治疗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