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垂体性侏儒症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但身体各部分比例匀称,智力通常正常。其病因分为两类:
- 原发性:约占70%,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或垂体发育异常有关。
- 继发性:由垂体或下丘脑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如肿瘤(颅咽管瘤等)、感染、外伤或放射损伤等。
2. 临床表现
- 生长障碍:出生时身长体重正常,1-2岁后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成年后身高多低于130cm,骨龄显著落后于实际年龄。
- 性发育障碍:男性阴茎短小、隐睾、无胡须;女性原发性闭经、乳房不发育、子宫小。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可能出现低血糖、智力正常但面容幼稚。
3. 诊断与鉴别
- 诊断依据:身高低于同龄正常值的第三百分位,骨龄延迟,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低下,且对刺激试验(如胰岛素低血糖试验)无反应。
- 影像学检查:X线或CT显示骨骼发育迟缓,蝶鞍可能缩小或增大(继发性病例)。
- 鉴别诊断:需与体质性生长延迟、甲状腺功能减退、软骨发育不良等疾病区分。
4. 治疗
- 生长激素替代疗法: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hGH)皮下注射,需长期坚持,可显著改善身高。
- 其他激素补充:若合并甲状腺或肾上腺功能减退,需补充相应激素。
- 手术治疗:继发性病例若由肿瘤引起,需手术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疗。
5. 预后与注意事项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但需定期监测骨龄、激素水平及并发症(如颅内压增高)。
- 避免自行使用雄性激素或同化类固醇,以免影响骨骼发育。
垂体性侏儒症需通过综合治疗改善生长障碍,同时需关注性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