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误食亚硝酸盐或含亚硝酸盐、硝酸盐的食物,或饮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井水、蒸锅水等,而引起的以组织缺氧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毒。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中毒原因
- 误作食用物品:常因误食亚硝酸盐而导致中毒,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白糖、食用碱等使用。
- 超量应用:食品加工中故意或过失超量应用,特别是肉制品的发色和防腐,导致群体性中毒。
- 肠源性青紫症:食用糜烂变质、腌制不透或烹调后放置过久的富含硝酸盐的蔬菜,胃肠道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进而引发中毒。
- 地区性因素:有些地区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用这样的水煮粥或食物,再放置过夜后,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含亚硝酸盐的苦井水也可发生中毒。
- 医源性因素:罕有作为药物过量使用或误服含亚硝酸钠的医用器械消毒液。
- 投毒:人为投毒导致亚硝酸盐中毒。
- 发病机制:亚硝酸盐具有强氧化性,会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为失去携氧运输能力的高铁血红蛋白。当高铁血红蛋白量超过一定比例时,会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脑组织细胞对缺氧最敏感,故中枢神经系统最先受累,还可松弛血管平滑肌致血压降低。
- 临床表现
- 潜伏期:长短随毒物进入途径和进入量的多少而异,静脉注射过量中毒几乎立即发病;误食或食含硝酸盐较多的蔬菜中毒,发病也很快,最短 10 - 15 分钟,一般 0.5 - 3 小时,长者也可达 20 小时左右。
- 中毒症状: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全身皮肤黏膜发绀表现最明显,以口唇及四肢末梢为著。轻者表现为头痛、心慌、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重者有口唇青紫、面色发绀、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等表现;极重者伴有抽搐、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昏迷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
- 检查诊断:通过高铁血红蛋白测定、亚硝酸盐检测、心肌酶测定、心电图等检查,结合详细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尤其是不能用基础疾病或者缺氧解释的皮肤黏膜发绀,以及剩余食物或呕吐物、血液毒物分析、血液高铁血红蛋白鉴定试验和尿亚硝酸盐定性检查阳性且除外泌尿系统感染可确诊。
- 治疗原则:包括高流量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洗胃、催吐、导泻、使用解毒剂、吸痰、扩容、对症支持处理等。其中,亚甲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与维生素 C 协同作为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的一线用药。
- 流行病学特点:中国多地区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亚硝酸盐急性中毒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无关,也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分布。中毒场所以集体食堂、酒店餐饮业居多,中毒食物以肉类及其制品(如腌制咸菜)居首位,中毒原因主要是亚硝酸盐的误食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