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的疾病,以下是具体介绍:
定义与原理
-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从心房传导至心室,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但每个心房激动仍能传入心室,在心电图上表现为 P - R 间期达到或超过 0.20 秒(14 岁以下儿童为 0.18 秒),每个 P 波后均有 QRS 波。
病因
- 生理性因素:老年人因心脏传导系统退化,发病率相对较高。运动员因长期高强度训练,心脏适应性改变,也可能出现。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如在睡眠中或某些情绪状态下,也可能引发。
- 药物因素:使用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钾盐、β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药物,可能影响心脏电信号传导,导致 P - R 间期延长。
- 疾病因素: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病毒性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肌病、急性风湿热、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血管疾病,可使心脏传导系统受损。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以及感染、中毒等,也可能引发该病。
症状
- 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一般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不适,但这些症状也缺乏特异性,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
诊断
-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进行诊断。心电图显示 P - R 间期延长,超过正常范围,同时每个 P 波后都有相关的 QRS 波群。为确定是否存在原发疾病,医生可能还会让患者进行血液化验,如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等,以及超声心动图、X 线摄片等检查。
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一度房室阻滞患者,若无明显症状,心功能未受明显影响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当 PR 间期持续过度延长(>0.35 秒)时,可引起二尖瓣反流及心功能不全,这时需要及时治疗,心率低下者可给予药物治疗,必要时可置入双腔起搏器。有明显症状者,多为原发病的表现,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 预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无原发器质性心脏疾病诱发下,一般无特殊表现,患者可如正常人般生活。由原发心脏疾病引起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预后与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大多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维持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