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间质性肾炎
- 起病急: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如少尿或无尿、食欲下降、发热、皮疹、关节痛等。
- 典型表现:肾功能急剧下降(血肌酐升高)、尿液异常(如低比重尿、蛋白尿)。
- 常见诱因:药物过敏(如止痛药、抗生素)、感染(细菌或病毒)、重金属暴露等。
2. 慢性间质性肾炎
- 起病隐匿:数月到数年逐渐进展,表现为夜尿增多、乏力、贫血、水肿等。
- 典型表现:肾小管功能损害(如多尿、烦渴)、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缓慢升高)。
- 常见诱因: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代谢紊乱(如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疾病。
3.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尿液分析(如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检查、影像学(超声显示肾脏缩小)及肾活检(金标准)。
- 治疗:
- 急性期:停用致病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严重时需血液透析。
- 慢性期:延缓肾功能恶化,如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高血压,终末期需肾移植或长期透析。
4. 预防
-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止痛药、中草药),用药期间监测肾功能。
- 注意饮食安全(如减少高草酸食物)、避免重金属接触。
若出现尿量异常、乏力或水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