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根据病情急缓及严重程度采取综合干预,不存在绝对“最快”的治疗方式,但及时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以下为系统化治疗建议:
一、一般治疗(基础措施)
- 严格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活动,避免劳累。
- 饮食调整:低盐(每日钠盐≤3g)、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 水分管理:根据水肿程度控制饮水量,避免水钠潴留加重肾脏负担。
二、对症治疗(快速缓解症状)
- 利尿消肿:
- 常用药物: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
- 作用:促进液体排出,缓解水肿及高血压。
- 降压治疗:
- 首选ACEI/ARB类药物(如缬沙坦、贝那普利),兼具降压和减少蛋白尿作用。
- 目标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三、病因及免疫调节治疗(控制核心病理)
- 抗感染治疗:
- 急性肾炎由链球菌感染引起时,需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清除感染灶。
- 免疫抑制治疗:
- 中重度病例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四、替代治疗(终末期或危重患者)
- 透析治疗:
- 适用于急性肾衰竭或严重电解质紊乱,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快速清除毒素。
- 肾移植:
- 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需考虑肾移植以恢复肾功能。
关键提示
- 急性期处理优先:急性肾小球肾炎需在1-2周内控制感染及水肿,防止转为慢性。
- 个体化方案:治疗方案需结合病理类型(如IgA肾病、膜性肾病)调整,需严格遵医嘱。
- 避免肾毒性药物:禁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加重肾损伤的药物。
治疗核心为“早诊断、早干预”,通过多维度治疗阻断炎症进展,最大限度保护残余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