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口初步处理
- 避免强行拉扯:发现水蛭吸附时,用扁平物体(如指甲、银行卡)轻撬吸盘使其脱落,或撒食盐、清凉油等刺激性物质促使其自行脱离。
- 清洁与消毒:
- 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清除污血和杂质。
- 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预防感染。
- 止血与包扎:若出血不止,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3-5分钟,再涂碘酒消毒并包扎。
二、疤痕预防与治疗
- 减少感染风险:
-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 若伤口红肿、渗液,可能需就医使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
- 疤痕修复:
- 浅表疤痕:可遵医嘱外用积雪苷霜软膏等药物促进修复。
- 较深疤痕:考虑激光治疗或硅胶贴片辅助淡化。
- 观察与就医:
- 若疤痕持续增生、发红或伴随疼痛,需及时就诊排除瘢痕体质或感染。
- 若咬伤后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三、预防措施
- 登山时穿长袖长裤,涂抹驱蚊剂或肥皂水预防水蛭叮咬。
- 避免在草丛、溪边等潮湿环境长时间停留。
提示:水蛭咬伤后及时正确处理可降低感染和留疤风险,若疤痕影响美观或功能,建议到皮肤科专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