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具有高病死率。以下是其核心特征的总结:
一、病因与诱因
- 直接肺损伤:重症肺炎、肺挫伤、有毒气体吸入、溺水等
- 间接肺损伤: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脓毒症、胰腺炎等
二、发病机制
主要与以下病理改变相关:
- 肺泡-毛细血管屏障损伤:炎症反应导致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渗出液填充肺泡和肺间质,形成透明膜
- 气体交换障碍:肺泡塌陷、肺水肿及肺不张,引发顽固性低氧血症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急性起病,呼吸急促(频率>20次/分)、进行性呼吸困难、口唇甲床发绀
- 氧疗无效:常规吸氧难以纠正低氧血症,需机械通气支持
四、诊断标准(柏林定义)
- 时间范围:症状在已知诱因后1周内出现
- 影像学检查:胸部CT或X线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排除肺不张或胸腔积液
- 氧合指数(PaO₂/FiO₂):
- 轻度:200-300 mmHg
- 中度:100-200 mmHg
- 重度:<100 mmHg
五、治疗原则
- 原发病控制:如抗感染、纠正休克等
- 呼吸支持: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高流量氧疗
- 辅助治疗:俯卧位通气、液体管理、必要时ECMO
六、预后
- 死亡率高:重度患者死亡率可达40%以上
- 后遗症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肺纤维化、躯体功能障碍等
ARDS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