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功能永久性损伤
猝死多由心脏骤停或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引发,若未及时抢救,心肌会因缺血缺氧大面积坏死,导致心脏收缩力严重下降,引发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即使幸存,心肌重构和射血分数下降也会增加后续恶性心律失常风险。 -
多器官功能衰竭
心脏骤停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引发脑缺氧(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肾脏及肝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若未在4-6分钟黄金时间内恢复血流,生物学死亡几乎不可避免。 -
高死亡率与不可逆后果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3-4人。心源性猝死占绝大多数(约90%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且约70%-80%发生在医院外,缺乏及时救治的情况下死亡率极高。即使抢救成功,也可能遗留心功能不全、癫痫等后遗症。 -
家庭与社会影响
猝死多发生于青壮年群体,患者往往是家庭经济支柱,其突然离世会导致家庭收入中断、情感创伤,甚至引发家庭成员长期心理问题。院外猝死事件可能因急救知识缺乏或设备不足(如AED)而延误救治。
总结:猝死不治疗的直接后果是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可能面临严重健康损害;间接后果则包括家庭破裂、社会功能丧失等。及时心肺复苏(CPR)和AED除颤是降低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