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目标与局限性
急性心肌梗死的核心治疗是尽快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挽救濒死心肌。药物溶栓治疗再通率约60%-80%,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在发病12小时内进行可显著提高成功率至70%-90%。但即使及时治疗,坏死心肌不可逆,无法完全恢复功能。 -
时间对预后的关键影响
- 发病3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可大幅减少心肌坏死范围;超过12小时则疗效显著下降。
- 急诊介入治疗(PCI)在90分钟内完成可降低住院死亡率至4%以下;溶栓治疗死亡率约8%。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
长期预后挑战
即使度过急性期,1年死亡率约24%,5年累积死亡率高达51%,10年可达72%。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控制风险,且需严格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措施
- 快速识别症状:突发胸痛持续2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伴大汗或休克等,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规范治疗流程:包括早期溶栓/介入、抗血小板治疗、康复期心脏康复等。
急性心肌梗死需争分夺秒救治,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但完全治愈困难,需终身健康管理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