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需通过综合治疗(药物、介入或手术)挽救心肌并预防并发症。目前尚无药物可“根治”该病,但规范用药可显著改善预后并降低复发风险。常用药物分类及作用如下:
一、核心治疗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基础药物,需长期服用。
-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增强抗栓效果。
-
他汀类药物
-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降低血脂、稳定动脉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
β受体阻滞剂
-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降低心肌耗氧量,预防心律失常和心室重构。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 依那普利/厄贝沙坦: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肌重构。
二、急性期关键药物
- 硝酸甘油
- 舌下含服可快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胸痛。
- 抗凝药物
- 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防止血栓扩展,常用于急性期辅助治疗。
- 止痛药物
- 吗啡/布洛芬:减轻剧烈胸痛和焦虑(需医生评估使用)。
三、辅助治疗药物
- 中成药
- 通心络胶囊:辅助调脂、抗炎,可能改善心肌供血。
注意事项
- 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剂量和疗程需根据病情调整,如β受体阻滞剂需从小剂量开始。
- 定期监测:包括肝功能(他汀类)、出血风险(抗血小板/抗凝药)、心率及血压(β受体阻滞剂)。
- 结合非药物治疗:如介入手术(支架)或搭桥术,是恢复血流的关键措施。
若出现急性胸痛,需立即就医,自行用药无法替代紧急血运重建(如溶栓或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