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主要由静脉血流减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共同作用引发。常见于长期卧床、术后患者、孕妇、肥胖者及慢性疾病人群。
2.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患肢肿胀、胀痛、浅静脉扩张或曲张,严重时出现“股青肿”(皮肤青紫、水疱或血泡)。
- 分型差异:
- 周围型:股静脉或小腿深静脉受累,表现为大腿/小腿肿胀。
- 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导致全下肢肿胀(左侧多见)。
- 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受累,可能伴随高热、休克等危重表现。
3. 治疗方法
-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穿医用弹力袜活动。
- 药物治疗:抗凝(如华法林、利伐沙班)和溶栓(如重组链激酶)。
- 手术治疗:早期可选择导管取栓或溶栓,严重“股青肿”需手术取栓。
4. 预防措施
- 避免久坐久站,术后或长期卧床者需定期活动下肢。
- 控制体重、戒烟,高危人群可穿戴弹力袜或使用间歇气压装置。
5. 预后
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肺栓塞(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或慢性溃疡,甚至危及生命。积极干预可控制病情发展,但难以完全根治。
建议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