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遗留多种后遗症,尤其在治疗不及时或病情反复的情况下。以下是常见的后遗症表现及相关危害:
一、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 下肢水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液淤积,引发持续性肿胀,活动后加重,休息或抬高患肢可缓解。
- 皮肤改变:长期淤血导致皮肤色素沉着(褐色或紫色斑块)、干燥瘙痒,严重时出现淤积性皮炎或静脉性溃疡。
二、静脉结构异常
- 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使下肢静脉压力升高,导致浅静脉代偿性扩张、迂曲,表现为皮下“蚯蚓状”血管,可能伴随疼痛或炎症。
- 静脉瓣膜损伤:血栓破坏静脉瓣膜功能,加重血液逆流,形成恶性循环。
三、长期疼痛与活动受限
- 慢性疼痛:表现为钝痛、刺痛或灼痛,久站或久坐后加剧,可能伴随肌肉萎缩和活动能力下降。
- 肢体沉重感:患者常主诉下肢疲劳、酸胀,影响日常行动。
四、严重并发症风险
- 血栓后综合征:约20%-50%患者可能出现,表现为慢性肿胀、疼痛、皮肤溃疡,需长期治疗且易复发。
- 肺栓塞隐患:未完全溶解的血栓可能脱落引发肺栓塞,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猝死,需终身警惕。
五、其他危害
- 复发风险:VTE患者5年内复发率高达30%,需长期抗凝治疗。
- 心理影响:慢性疼痛和活动受限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与血栓范围、治疗时机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早期规范治疗(如抗凝、溶栓)、穿戴弹力袜、避免久坐/久站等措施可显著降低后遗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