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风湿热是一种由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全身结缔组织非化脓性疾病,其特点如下:
-
基本概述
- 疾病性质:属于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影响全身结缔组织,尤其倾向于侵犯心脏和关节,其他如脑、皮肤、浆膜、血管等器官也可能受累。
- 发病年龄:最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特别是5-15岁的孩子,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极少见,且无性别差异。
-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季更为常见。
-
临床表现
- 一般症状:发病前1-6周常有咽炎、扁桃体炎或感冒等短期发热的病史。症状轻重不一,常见症状包括精神不振、疲倦、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多汗、鼻出血等。发热可持续数周,热型不规则。
- 心脏症状:心脏炎是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患儿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心脏扩大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 关节炎症状:关节炎呈游走性和多发性,以膝、踝、腕、肘等大关节为主,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表现。每个受累关节的症状持续数日后可自行消退,预后不留畸形。
- 舞蹈病症状:多见于4-7岁的儿童,表现为全身或部分肌肉不自主、无目的、不协调的动作,如挤眉弄眼、耸肩、缩颈、伸舌等。兴奋或注意力集中时症状加剧,入睡后消失。
- 皮肤症状:皮肤病变包括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皮下小结多见于肘、腕、膝、踝等关节附近,质地坚硬,无压痛,对称分布,时隐时现并伴有轻度隆起。环形红斑多位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呈一过性。
-
治疗原则
- 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防止病情进展造成心脏发生不可恢复的改变。
- 抗风湿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用合理的抗风湿药物。
- 控制及预防感染:控制及预防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防止疾病复发。
- 注意药物副作用:在反复及长期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的发生。
小儿风湿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