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是血清钠离子浓度低于135mmol/L的电解质紊乱状态,主要表现为水盐代谢失衡引起的多系统功能障碍。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定义与分类
- 核心定义
正常血钠浓度为135-145mmol/L,低于此范围即诊断为低钠血症。 - 分类
- 按血钠浓度
- 轻度:130-135mmol/L
- 中度:125-129mmol/L
- 重度:<125mmol/L
- 按发病时间
- 急性(<48小时)
- 慢性(≥48小时)
- 按病因机制
- 低渗性(最常见,分为低容量性、等容量性、高容量性)
- 高渗性(如高血糖导致)
- 等渗性(如高脂血症)
- 按血钠浓度
二、病因与诱因
低钠血症常由以下因素引发:
- 钠丢失过多:呕吐、腹泻、利尿剂使用、肾脏疾病等;
- 水潴留过量: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肝硬化、心力衰竭等;
- 其他原因:钠摄入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药物副作用等。
三、症状表现
症状轻重与血钠下降速度和程度相关:
- 轻度:头痛、注意力不集中、乏力;
- 中度: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反射减弱;
- 重度: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甚至呼吸衰竭。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主要通过血液检测确认血钠浓度<135mmol/L,结合尿钠排泄量、血容量等评估病因。 - 治疗原则
- 补钠:根据血钠水平选择口服或静脉补钠(如生理盐水、高渗盐水);
- 限水:尤其适用于容量过多或抗利尿激素异常者;
- 对因治疗:如调整利尿剂、治疗原发肝/肾疾病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肝硬化及心衰患者需警惕低钠血症风险,避免过度限制钠摄入或过量饮水。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医学领域最新临床指南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