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分类
低钠血症根据血浆渗透压可分为低渗性(<275 mOsm/kg)、等渗性(275-295 mOsm/kg)和高渗性(>295 mOsm/kg)。按血钠水平分为:
- 轻度(130-135 mmol/L)
- 中度(125-129 mmol/L)
- 重度(<125 mmol/L)
病因包括肾性因素(如肾衰竭、肾小管疾病)、非肾性因素(如呕吐、腹泻、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等。
2. 临床表现
症状与血钠下降速度相关:
- 轻度:乏力、头晕、手足麻木
- 中度:恶心、呕吐、视物模糊
- 重度:嗜睡、抽搐、昏迷,甚至呼吸衰竭
急性低钠血症(48小时内发生)更易引发严重并发症。
3. 诊断与治疗
诊断需结合血钠检测、血浆渗透压及尿钠浓度测定。治疗原则包括:
- 病因治疗(如控制腹泻、停用相关药物)
- 补钠治疗:轻度口服补盐,中重度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
- 重症需紧急纠正,但需避免过快补钠导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4. 预防与生活管理
- 合理饮食,保证适量钠盐摄入
- 限制液体摄入量,避免饮酒
- 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
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中高发,住院患者发生率可达20%-40%,需引起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