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方式:
-
农户自主申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户政策知晓率,鼓励引导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通过畅通申报渠道进行申报。
-
基层干部排查:依靠乡村干部、驻村干部、乡村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基层力量,定期入户走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行业部门筛查预警:依托各级督查督办、审计发现、媒体监督、12345政务服务平台、12317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信访渠道、社会信息补充渠道等,掌握群众反映诉求、舆情热点等信息,拓宽风险预警渠道。
-
各类监督渠道反馈:依托各类监督渠道,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拓宽风险预警渠道。
-
平台监测分析: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
社会监督发现:拓展社会监督发现渠道,及时掌握分析网络平台、媒体反映、信访举报等信息,组织干部核实相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
部门筛查预警:以安徽省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基础,各级乡村振兴、教育、医保、水利、住建、民政、人社、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核实、处置。
-
媒体、信访、舆情监测:重点关注和及时掌握媒体、信访、舆情等涉及的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生活困难等问题,拓宽风险预警渠道。
-
多种方式监测:还包括电话、社交软件、服务窗口等途径申请,或通过定期排查和部门筛查预警发现,且经村级初步调查符合纳入条件的,由村干部或驻村工作队指导农户完善书面申请材料。
-
动态管理监测:全面推行村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所有监测对象实行分片管理、定责到人,探索建立“村组—村两委—乡镇—县级乡村振兴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两委”的防止返贫监测工作流程,强化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及时帮扶。
以上就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