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淋巴结炎?
慢性淋巴结炎 是一种由致病菌反复或持续作用引起的淋巴结慢性炎症。它是由于人体受到炎症刺激时,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导致淋巴结肿大。
病因
慢性淋巴结炎的病因主要包括:
- 感染:各种牙源性感染、颌骨炎症、口腔黏膜感染和溃疡,扁桃体炎和咽炎、耳、鼻、喉、眼及皮肤涎腺等的感染。
- 免疫力低下: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感染细菌后易发生淋巴结炎。
- 急性淋巴结炎转变:也可以由急性淋巴结炎转变而来。
临床表现
慢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包括:
- 淋巴结肿大:常于颈侧区、颌下或颏下区触摸到无痛性、持续性肿大的淋巴结,略硬,但表面光滑、能活动,可有轻度压痛或不适,伴或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 急性期表现:当淋巴结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淋巴结触诊不活动,疼痛加剧,可发展为局部蜂窝织炎,结节上方的皮肤发红,温度升高,有时会有发热并伴有其他症状。
检查
慢性淋巴结炎的检查主要包括:
- 体格检查:可于体表触及到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边界清楚,活动,无粘连。
- 病原学检查:当存在周围组织感染时,可留取窦道或脓瘘内分泌物做涂片或培养。
- 血常规:明确是否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及感染程度。
- 影像学检查:局部肿大淋巴结彩超、胸片或CT明确体内是否存在感染病灶。
- 淋巴结活检:局麻下采用空芯针对肿大淋巴结穿刺作病理检查。
诊断
慢性淋巴结炎的诊断主要依据:
- 局部淋巴结肿大:最初在常见部位有颌下、颏下、颈深淋巴结肿大,压痛,边界清,活动,无粘连。
- 有反复发作史:淋巴结质中等硬度,活动,压痛。
- 病原学检查:取窦道或脓瘘内分泌物做涂片或浓缩法检查可查到结核杆菌。
鉴别诊断
慢性淋巴结炎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 淋巴结结核: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
- 恶性淋巴瘤: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
治疗
慢性淋巴结炎的治疗主要包括:
- 病因治疗:反复急性发作者应寻找病灶,清楚病因。
- 全身治疗:
- 急性淋巴结炎发作,应首先控制炎症,避免炎症扩散。
- 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如青链霉素或其他广谱抗生素,也可根据标本的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 结核性淋巴结炎,可选用链霉素、异烟肼等抗结核治疗。
- 局部治疗:
- 外敷消炎贴以抗炎镇痛。
- 结核性淋巴结炎如有穿破成瘘,可在切除窦道刮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用链霉素敷贴。
- 手术治疗:
- 化脓性淋巴结伴有口底间隙脓肿或蜂窝织炎时,应做切开引流术以排除脓液及坏死组织。
- 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单个或活动增殖性淋巴结结核,可采用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 淋巴结肿大明显或需要鉴别诊断,可以手术切除进行病理学检查。
预防
慢性淋巴结炎的预防主要包括:
-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对预防慢性淋巴结炎有积极的意义。
- 及时清除口腔病灶,控制慢性扁桃体炎。
- 注意个人卫生,如口腔清洁,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直接用手掏耳朵,揉眼睛等不良习惯。
- 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吃清热解毒的食物,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忌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