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内动脉瘤:最常见,占50-85%,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
- 脑血管畸形:主要是动静脉畸形,多见于青少年,占2%左右。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病):约占1%。
- 其他:如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室出血。
- 脑实质出血。
- 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 头痛:突然、剧烈且持续,经常伴有恶心、呕吐。
- 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行为混乱、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
- 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部僵硬感、活动困难或头痛加重。
- 其他:部分患者表现为上眼睑下垂、眼底出血、头晕、呕吐、癫痫发作,老年患者头痛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昏迷。
并发症
- 再出血:是重要的并发症,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
- 脑血管痉挛:可导致脑实质缺血,是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 脑积水:在起病72小时内,发生急性脑积水的几率为15%~20%。
- 其他:如癫痫发作、低钠血症等。
诊断
- 头颅CT: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首选头颅CT检查,可以看到出血的血液影像。
- 脑脊液(CSF)检查:若头颅CT阴性,但临床上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行腰椎穿刺检查,可见脑脊液呈均匀血性。
- 其他检查:如出凝血时间检查、全脑血流图等。
治疗
- 对症治疗:如卧床休息、保持侧卧、降低高颅压等。
- 手术治疗:如动脉瘤夹闭术、血管内治疗等。
- 药物治疗:如抗纤溶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 其他治疗:如脑积水的脑脊液分流术等。
预防
- 及时治疗动脉瘤、高血压。
- 不吸烟、酗酒及滥用药物。
-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
- 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激动、用力排便等诱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如果出现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