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的病因涉及多因素共同作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五类:
一、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
细胞膜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导致白三烯(LTS)过量生成是核心机制。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环氧合酶通路,促使代谢偏向脂氧合酶途径,白三烯引发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促进鼻息肉形成。
二、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影响药物代谢酶活性(如CYP2C9基因),导致阿司匹林代谢减慢或异常反应,增加药物敏感性。
三、药物诱发
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是直接诱因,通过抑制环氧合酶-1(COX-1)触发呼吸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哮喘、鼻息肉加重和过敏反应。
四、免疫及过敏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或过敏体质可加剧药物反应,表现为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
五、炎症及环境因素
慢性炎症状态(如哮喘、鼻窦炎)和长期暴露于污染物、过敏原等环境因素,可能加重呼吸道高反应性。
注:该病好发于20-50岁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鼻息肉或哮喘患者更易出现阿司匹林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