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又称肺气不足,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病理状态,指的是肺的生理功能减弱。以下是对肺气虚的详细解释:
-
病因
- 久咳耗伤肺气,长期咳嗽损伤肺气。
- 平素体弱,肺气不足。
- 脾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导致肺气不足。
- 寒温不适,如受寒或受热过度。
- 悲伤不已,情绪低落影响肺气。
- 劳逸不当,过度劳累或休息不足。
-
临床表现
- 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
- 呼吸气促。
- 咳喘无力,声音低怯。
- 痰液清稀。
- 神疲体倦。
- 面色晄白。
- 舌淡苔白。
- 脉虚。
- 容易感冒,多有畏寒、流清涕之证。
- 遇寒冷易发作鼻窦炎。
- 皮肤干燥、皱缩、瘙痒,秋冬气候干燥时尤其突出。
- 常可导致肾阳不足,使水液运行不利,出现尿频数,余沥不尽。
-
治疗
- 药物治疗:补益肺气,如使用保元汤加五味子等方剂。
- 支持性治疗:包括推拿按摩、取穴风池、大椎、肩井等进行手法治疗。
- 饮食调养:食用补益肺气、滋阴润肺的食物,如北芪、百合、杏仁等。
- 生活建议:保持居住环境的清静、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注意保护阳气,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加强锻炼,多做呼吸保健操等。
肺气虚是中医理论中关于肺部功能减弱的一种描述,涉及多种病因和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和生活建议。对于肺气虚的认识和处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和调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