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阿司匹林不耐受
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后,可能诱发鼻炎(流涕、喷嚏)、哮喘发作,甚至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
鼻息肉
患者常伴有多发性鼻息肉,需反复进行鼻内镜手术,术后易复发。鼻息肉与慢性鼻窦炎密切相关,可导致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 -
支气管哮喘
哮喘症状多在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出现后1-3年发生,且程度较重,常需依赖糖皮质激素控制,部分患者表现为激素抵抗性哮喘。
流行病学特点
- 多发于成年人(20-5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 发病率差异:鼻息肉患者中约20%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合并哮喘者中,这一比例升至30%-40%;而普通哮喘患者中仅约10%。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与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有关:
- 阿司匹林等药物抑制环氧合酶(COX)途径,导致前列腺素E2(抗炎因子)减少,同时激活脂氧合酶途径,促使白三烯(LTS)过量生成。
- 白三烯具有强烈支气管收缩和促炎作用,引发黏膜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最终导致鼻息肉和哮喘。
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典型病史:服用阿司匹林后诱发鼻炎、哮喘发作。
- 辅助检查:鼻窦CT显示鼻息肉和鼻窦炎;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需谨慎)。
-
治疗
- 药物控制: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 手术治疗:鼻内镜手术切除鼻息肉,但复发率较高。
- 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抗IgE单抗)可降低IgE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对难治性病例有效。
- 避免诱因:严格禁用阿司匹林及同类非甾体抗炎药。
总结
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是一种需多学科协作管理的慢性疾病,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风险。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并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