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凝治疗(核心治疗)
- 新型口服抗凝药
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无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出血风险相对较低,适合长期使用。 - 传统抗凝药
- 华法林: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INR值2-3),经济但出血风险较高。
- 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常用于急性期或肾功能不全患者,需皮下注射。
疗程:至少3个月,高危或复发患者需延长至6个月以上。
二、溶栓治疗(适用于高危急性肺栓塞)
- 常用药物
- 阿替普酶(rt-PA):安全性较高,需联合肝素使用。
- 尿激酶、链激酶:价格较低,但出血风险较高,需监测凝血功能。
注意:溶栓治疗需在发病14天内进行,且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
三、辅助治疗
- 改善肺功能药物
如多索茶碱、沙丁胺醇等,缓解呼吸困难。 - 肺动脉高压药物
如安立生坦、伐地那非,适用于合并肺动脉高压者。
四、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根据危险分层(低危、中高危、高危)选择方案,高危患者需优先溶栓。
- 药物禁忌:活动性出血、近期手术或脑卒中患者禁用溶栓药。
- 定期复查:长期抗凝者需监测凝血功能,调整用药剂量。
提示:肺栓塞需综合治疗,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若病情严重(如休克),可能需介入或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