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室肥厚,心腔无扩大。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无法自愈。
病因和发病机制
- 遗传因素:HCM可呈家族性发病,也可有散发性发病。家族性发病的患者中有50%的HCM病因不明确,50%的家族中发现有基因突变,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
- 钙调节紊乱:HCM患者有钙调节紊乱,尤其是心肌细胞内钙浓度升高与心室舒张功能有关。
临床表现
- 婴儿: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喂养困难,较重者会发生心力衰竭,伴随青紫,心脏扩大,有心脏杂音或心律失常。
- 儿童:通常无症状,只有少数会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但较婴儿易发生猝死。
治疗
由于HCM的病因未明,所以治疗以对症为主。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可以减弱心肌收缩,减轻流出道梗阻,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顺应性。
- 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施行手术切除部分肥厚的室间隔,或对肥厚的心肌纵行切开,以缓解症状。
预后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婴儿,由于病情较重,60%的婴儿有左、右室流出道梗阻,常发生心力衰竭,多于1岁之内死亡。对于儿童,虽然通常无症状,但少数会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且较婴儿易发生猝死。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无法自愈,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如果您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