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1. 症状标准
- 早期症状:主要为脑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部不适、情绪不稳、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工作能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 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如假性延髓性麻痹、构音困难、吞咽困难、中枢性面瘫、偏瘫、失语、失用或失认、癫痫发作、尿失禁等。
- 智能损害(痴呆):早期为局限性,即认知功能损害不平均,尽管有记忆障碍、智能损害,但自知力和判断力保持较好。后期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状态等。
- 高血压危象和脑病:可出现意识障碍、恐怖幻觉或片断妄想、兴奋、冲动、言语不连贯等。
2. 严重标准
- 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受损。
3. 病程标准
- 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以及病程与原发器质性疾病相关。
4. 排除标准
- 缺乏精神障碍由其他原因(如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足够证据。
鉴别诊断
-
与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鉴别:
- 原发性高血压在精神症状出现前,已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精神因素常为精神障碍发生的诱因,且精神障碍的发生较为迅速。
- 原发性高血压发作性意识障碍较多见,而脑动脉硬化如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则很少出现这类症状。
- 高血压病出现痴呆症状时,以“假性麻痹性痴呆”的表现为主,而脑动脉硬化者则表现为局限性痴呆。
- 自主神经症状在高血压病时较脑动脉硬化者为多见。
-
与功能性精神病鉴别:
- 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史、躯体症状有精神症状特征,并有意识障碍。
-
与感染、中毒伴发的精神障碍鉴别:
- 可通过病史(有无感染、中毒史)以及意识障碍特点进行鉴别。
-
与颅内肿瘤鉴别:
- 当出现假性脑肿瘤样综合征时,应借助CT、MRI等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肿瘤。
-
与神经衰弱鉴别:
- 神经衰弱患者一般血压不高,多因精神过度紧张或遇有应激因素而发病,而本病早期的脑衰弱综合征是由于原发性高血压引起,不一定具有造成精神紧张的因素。
总结
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诊断与鉴别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疑似患者,应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或精神科,以便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