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治疗药物
-
阿苯达唑
作为首选药物,阿苯达唑通过抑制寄生虫的葡萄糖摄取导致其死亡,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成人剂量通常为每日20mg/kg,分2-3次口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治疗。 -
伊维菌素
广谱抗寄生虫药,对广州管圆线虫有一定疗效,尤其适用于线虫类感染。需注意过敏反应风险,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
其他辅助药物
- 甲苯咪唑:通过干扰寄生虫代谢杀灭虫体,副作用较小,适用于各年龄段。
- 氟苯达唑、帕苯达唑:疗效与阿苯达唑类似,但需根据病情调整疗程。
- 三苯双脒:副作用较少,但需警惕过敏反应。
二、对症支持治疗
- 颅内高压处理
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瞳孔不等大等症状,需立即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防止脑疝。 - 抗炎与免疫调节
重症患者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但需注意激素副作用。 - 营养与护理
患者应卧床休息,摄入清淡易消化饮食,必要时输液补充维生素、电解质。昏迷患者需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三、注意事项
- 药物禁忌:噻嘧啶虽对部分寄生虫有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抗药性,需谨慎选择。
- 及时就医:若合并眼部寄生虫感染,需优先进行眼科处理,再配合药物治疗。
- 预防复发:治疗期间需彻底消灭传染源(如鼠类、福寿螺),避免生食螺类及污染食物。
总结
目前尚无特效药,但阿苯达唑联合对症支持治疗是常用方案,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病情调整,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