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中毒的诊断标准需综合以下核心要素:
一、基础诊断依据
-
明确鱼胆摄入史
需详细询问患者食用鱼胆的种类、数量及具体时间,这是诊断的首要依据。 -
典型症状表现
- 急性胃肠炎症状:多在摄入后2-6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每日可达20次以上),部分患者呕吐物含血。
- 肝损害表现: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实验室检查显示转氨酶(ALT/AST)及胆红素升高。
- 肾损害表现:少尿、无尿、蛋白尿、血尿,严重者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肌酐、尿素氮升高)。
- 其他症状:头痛、嗜睡、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或心悸、胸闷等心肌损伤表现。
二、实验室及影像学支持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
- 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显著升高。
- 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水平异常,提示肾小管坏死。
-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MB)等指标异常,提示心肌损伤。
-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或CT可发现肝脏肿大、肾脏结构改变(如肾乳头出血、肾盂扩张等)。
三、鉴别诊断
需排除以下疾病:
- 消化性溃疡穿孔:通过腹部X线见膈下游离气体鉴别。
- 胆石症/胆囊炎:Murphy征阳性,B超显示胆囊结石或炎症。
- 急性肠梗阻:肠鸣音亢进,X线显示液气平面。
- 心肌梗死:心电图异常及心肌酶谱动态变化。
四、病情分级标准
- 轻度:仅有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无显著异常。
- 中度:合并轻至中度肝肾功能损害。
- 重度:严重肝肾功能衰竭,伴中枢神经或心肌损伤。
注: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尤其需重视鱼胆摄入史与早期胃肠道症状的关联性。